【深入熊國冒險】徒步與露營前,你一定要知道的熊區安全指南

 在計畫一次徒步旅行之前,我們通常會準備好路線、出發時間以及隨身物品,但有一點經常被忽略——那就是如何在野生動物頻繁活動的地區,特別是熊出沒的地區,安全地徒步與露營。你可能以為只有前往黃石公園、阿拉斯加或大煙山這樣的地方才會遇到熊,但實際上,美國黑熊的分布非常廣泛。根據統計,在美國50個州中,有多達40個州有黑熊棲息。而且不只是黑熊,灰熊的活動範圍這些年也在逐步擴大。

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戶外愛好者 Cristina Garcia 去年秋天就在她自家靠近山區的院子裡,看見一個熊媽媽帶著四隻小熊出現在草坪上——時間是在十一月,這也打破了人們對“熊在冬季都會冬眠”的普遍認知。有些熊,特別是灰熊,甚至會在三月初就結束冬眠活動起來。

所以,如果你即將前往戶外探險,務必要先了解你所前往的地區是否為熊區。如果是,以下的安全建議將成為你的旅途中不可或缺的指南。

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:請隨身攜帶熊噴霧,並在出發前學會如何使用它。這種噴霧劑能在關鍵時刻幫助你趨退可能接近的熊。要特別注意,熊噴霧不能帶上飛機,因此若你搭機前往目的地,請計劃在當地購買,例如 REI 戶外用品店就是個不錯的選擇。很多國家公園或戶外中心會提供教學影片,記得只在戶外學習使用方式,千萬不要在室內試噴。

千萬不要出於好奇而靠近熊、餵食、自拍,甚至伸手去摸。這類行為不但危險,也會對熊造成極大傷害。正如美國國家公園的宣導口號:“一隻被餵食的熊,終將難逃一死。”因為習慣了人類食物的熊會頻繁接近人類,進而導致更多衝突。Cristina 就曾在黃石公園遇到一名遊客,靠近一隻正在翻垃圾桶的黑熊拍照。她立刻用手機拍下對方車牌,並向管理員報告。

如果你在徒步中遠遠看到熊,但牠還沒注意到你,最好的方式是保持安靜,不要靠近,也不要驚擾牠,靜靜欣賞牠的存在,然後選擇反方向慢慢離開。若熊已經察覺你,請切記:不要奔跑。奔跑會激發熊的追逐本能。請冷靜地後退,並用低沉、穩定的語氣喊出“Hey Bear”,提醒牠你是人類。這是美國徒步者常用的方式,多數情況下,熊會選擇離開。

Cristina 的丈夫 Greg 曾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徒步時,正面遇上一隻帶著小熊的母灰熊。當時他們立刻停下腳步,低聲對話並慢慢後退,所幸那隻母熊並未感受到威脅,帶著小熊轉身離開。這次經驗也讓他們從此不再戴耳機進山,更加重視環境觀察。

在熊區徒步,幾個原則值得牢記:盡量不要獨自行走;定期出聲提醒熊你在;經過灌木密集地要發出聲音;採果或採堅果時要特別小心,因為熊也會在同一區覓食;小孩務必保持在視線範圍內;寵物一定要繫好牽繩,最好別帶上山。Cristina 曾見到一隻脫繩的小狗衝向一隻黑熊,結果狗被抓傷,熊也因被驚擾而變得不安,差點傷及主人。

露營時,對食物與氣味的控管極為重要。無論是車宿或背包露營,都要遵循“熊安全”原則。營地應遠離濃密植被及天然食源區。煮食、儲糧、睡覺的地點應保持距離。許多戶外老手會採用「熊三角」方式:帳篷位於上風處的一角,食物儲藏設於另一角,烹飪區則在第三角,各點之間至少相隔100公尺,有些人甚至會把洗滌區獨立放置,以降低氣味殘留。

若是車宿,請將所有食物與盥洗用品鎖在車內並關好窗戶。熊非常聰明,早已學會如何打開未上鎖的車門。如果是背包客,則需要用繩索將食物懸掛於樹上——距離地面至少三米,且離樹幹一定距離。有些國家公園像黃石會提供懸掛架或金屬儲物箱,請務必遵守使用規定。

在烹飪時,也請不要將食物殘渣倒入營火中——肉汁、豆湯、魚刺都可能吸引熊靠近。所有垃圾都應集中處理,若營地提供防熊垃圾桶則使用,否則請放入車內或攜帶下山。若在野外如廁,請挖洞掩埋,維持環境整潔。

Cristina 曾在阿拉斯加的德納里國家公園露營時,半夜聽見帳篷外有動靜。Greg 拿著熊噴霧小心打開帳篷,結果發現是一隻狐狸在翻他們車頂上的乾果。雖然只是虛驚一場,這次經歷讓他們更加警覺,出發前一定把所有有氣味的物品打包妥當。

最後,請記住:熊不是來找你麻煩的。牠們不想與人類衝突,通常比我們更想遠離人群。只要我們懂得尊重自然、管理氣味、不餵食、不靠近,熊通常也會選擇安靜地離開。

在旅途中,我們是自然的過客。學會與熊和平共處,不僅是安全保障,更是對這片野地最起碼的尊重。願你下次在熊國探險時,既安心又精彩。



留言